大 創 實 驗 室
更多內容請聯系我們
人工智能將進入中小學課堂!隨著人工智能的大火,越來越多人開始認識AI是大勢所趨,各行各業都將隨著人工智能而帶來升級與改革,并催生出新的商業模式! 為了制勝未來,人才儲備是最關鍵的!這不,近日國務院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就明確提出:要在中小學設置人工智能相關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 2017年秋季學期開始,小學《科學》課程起始年級調整為一年級。原則上按照小學一二年紀每周不少于1課安排課程。 與此相對應,在大學教育中也要設置相關專業、建立人工智能學院,設置碩士、博士點,重點培養“人工智能”高精尖人才的基地。 小學生要學習人工智能好熱編程,不管自家有沒有娃,這種關系到孩子未來的事,往往會戳到大家的癢處。 《規劃》一出,網上的質疑聲便撲面而來,反對的人大致都認為以小學生的知識儲備和文化水平,根本無法理解人工智能。 當然,表示支持的人也不在少數,而且理由也是非常充分。 首先,小學的人工智能課程肯定只是科普而已,不會涉及到復雜的教學原理。 家長們不用擔心真的是讓孩子們去編寫AI程序。人工智能等相關課程反而有利于改變學生固有的思維,幫助他們從“公式性思維”轉變為大數據時代的“相關性思維”。 如今,我們面對越來越復雜的自然和社會現象,多維度和多變量將會導致很多不確定性,如果能從足夠多的數據中發現相關性,就能把握事物發展的軌道,這也便是人工智能作為數據密集型科學可能給學生帶來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也就是說,從小學開始接觸這種思維,對孩子們大有裨益,AI可以提升學生們對數學和科學的認知,從全新的視覺、高度去看待數學,以數學為基礎的現代科學教育有望實現質的飛躍。 其次,培養孩子,要考慮10-20年后的工作環境和競爭格局。 如今,機器人、人工取代人類勞動的報道已經屢見不鮮,一些簡單、重復的體力勞動正在被機器取代,而隨著AI技術的發展,那些原本需要搞強度智力活動的行業,如醫生、律師、理財顧問……可能也會被取代。 在這種趨勢下,如果孩子們的教育跟不上時代潮流,那未來如何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立足。 再者,小孩子的接收新事物的能力可能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他們甚至對新科技很感興趣。 一個人的認知程度往往取決于他能接觸到的信息廣度,一個從出生就被各種電子設備和智能設備所包圍、從小就接收到AI的熏陶的10后,是移動互聯網的原住民,更是未來物聯網時代和人工智能的常駐民。 總的來說,將AI加入中小學課程這是一件好事兒。人工智能的普及化教育的核心不是學習計算機語音,而是學習一種思維方式——編程思維。 而具有編程思維能力的人,遇到問題會通過收集數據分析數據來理解和思考問題。比如我們做一道練習題,完成一個項目,甚至管理一個公司都需要清晰的編程思維來解析問題、解決問題。 具備編程思維的孩子更加具備“解決問題”“內在學習動力”“創造能力”。相信隨著AI課程在中小學教育的推廣,將會催生更多引領時代潮流的新生代“創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