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創 實 驗 室
更多內容請聯系我們
未來最熱門的專業應該是它?教育部專門為它召開新聞發布會人工智能已經悄悄來到我們身邊,它強大到可以替代我們的工作。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人工智能是核心力量。 教育部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校友活動中心召開新聞發布會,第一時間公開《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計劃》 ) 《計劃》,講了高校發展人工智能的三步走和三大重點行動任務。到2020年,基本完成高校科技創新體系和學科體系的優化布局;2025年,高校取得一批具有國際重要影響的原創成果;2030年,高校成為建設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的核心力量人才高地。 很多人都會關心一個話題,如何提高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培養? 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后,不斷加強高層次人才培養。 一是學科建設方面。支持高校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設置人工智能學科方向,深入論證并確定人工智能學科內涵,完善人工智能的學科體系,推動人工智能領域一級學科建設。支持高校自主設置相關二級學科或交叉學科。 二是專業建設方面。加快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版),積極開展“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重視人工智能與計算機、控制、數學、統計學、物理學、生物學、心理學、社會學、法學等學科專業教育的交叉融合,探索“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養模式。鼓勵高校對照國家和區域產業需求布點人工智能相關專業。 三是教材建設方面。加快人工智能領域科技成果和資源向教育教學轉化,推動人工智能重要方向的教材和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特別是人工智能基礎、機器學習、神經網絡、模式識別、計算機視覺、知識工程、自然語言處理等主干課程的建設,推動編寫一批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本科生、研究生教材和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將人工智能納入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內容。 四是加強人才培養力度。引導高校完善人工智能領域多主體協同育人機制,并通過增量支持和存量調整,穩步增加相關學科專業招生規模、合理確定層次結構,加大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培養力度。 與此同時,構建多層次教育體系。在中小學階段引入人工智能普及教育;不斷優化完善專業學科建設,構建人工智能專業教育、職業教育和大學基礎教育于一體的高校教育體系;鼓勵、支持高校相關教學、科研資源對外開放,建立面向青少年和社會公眾的人工智能科普公共服務平臺,積極參與科普工作。 此外,加強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在“絲綢之路”中國政府獎學金中支持人工智能領域來華留學人才培養,為沿線國家培養行業領軍人才和優秀技能人才;鼓勵和支持國內學生赴人工智能領域優勢國家留學,加大對人工智能領域留學的支持力度,多方式、多渠道利用國際優質教育資源。 |